探索金山獅頭山
無趣於都市叢林的生活了嗎?那就一起到獅頭山走走吧!
廣闊的海面佇立著一對岩石,長得像蠟燭,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山八景之一燭臺雙峙,你知道嗎?它有個淒美的傳說故事…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非常恩愛的夫妻,丈夫是一位討海人(thó-hái-lâng)。有一天,丈夫出海捕漁時因遇上了大風浪而遲遲未歸,他的妻子便一直站在岸邊癡癡的等候,她相信著他一定會歸來,她等啊等,等啊等,等到得救的丈夫歸來時,妻子已化做岩石佇立在海邊,傷心不已的丈夫跑到她的身邊哭泣不止,不久也化做岩石,長伴左右。因此,「燭台雙峙」別名「夫妻石」。
一分鐘認識金山獅頭山公園
筆者於0403,2021拍攝
可惜當天因為空氣污染嚴重,天空是灰的,看不到藍天白雲。
為何名金山?
聽到「金山」二字,你是否也與筆者小時候一樣,以為取名金山是因為這裡有黃金?
嘟嘟!可惜猜錯啦!
金山舊稱為「金包里」,是以前凱達格蘭族金包里社的社名,在凱達格蘭語中的意思是「豐收」。
傳說中有北部原住民「平埔番」二十多人,因捕魚遭遇颱風,漂至本地海岸,見荒蕪而離去,遂沿海尋至貢寮安住,爾後數百年,經由其子孫形成三紹社、大雞籠社、金包里社等。其中金包里社沿北部海岸漸向淡水分佈。
「金包里」之名,是此地漢人依照番語口音Ki-Tappare,略去Ta音,為Kippare音譯漢字而來。日據時期,本地稱為金包里堡。民國九年(西元1920年)日本殖民政府實施全台「市區改正」,有鑒於此地背倚大屯山,乃去其「包里」二字,加上「山」字,成為「金山」。光復後,依照原金山庄區域改設金山鄉,隸屬臺北縣(林俊全(民99),金山鄉志 地理篇)。2010年台灣政府實施「五都改制」,成為現今的「新北市金山區」。

為何名獅頭山?
獅頭山公園原名「金山中正公園」,何時改名並不清楚,根據公園內的解說牌可以知道「獅頭山」這個名稱是因山勢形似雄獅坐臥而得名。
試試左右拉動圖中的雙箭頭吧!可以對照看看,是不是很像?


金山獅頭山在哪?
金山在哪?
你聽過金山嗎?不知道正好,讓筆者來帶你認識它吧!
我們先從衛星影像圖看,金山,它在臺灣的北海岸,基隆市的北方。
可以點點看地圖右下方的查詢我的位置會導航至你現在的位置(需開GPS),再點預設地圖檢視便會回到原處。若是手機的話,請先點開右上方的展開,再點查詢我的位置,之後用兩根手指縮小整個地圖。
感受到了嗎?你離金山有多遠呢?還是就在附近呢?
再從行政區域來看,金山的北邊是石門區,南邊是萬里區,西側翻過陽明山後是台北市士林區。看看右圖,沒想到吧!金山,它還在兩座核電廠的中間。
筆者還記得國中的某次核災演習時,老師笑說:「我們在核一廠和核二廠中間,若是兩邊同時出事還真不知能往哪逃。」筆者已經忘了老師當時的表情,不過現在想想核一廠除役了,再過沒多久核二廠也要除役了,不知到時學校還會定期舉行核災演習嗎?
地圖繪製使用工具:QGIS
至於對外交通,最重要的就是三條路線(如右圖):
第一條「淡金公路」,能看見整個北海岸的美景;第二條「陽金公路」,途經擎天崗、小油坑;第三條「基金公路」,到了基隆即可接上國道一號、國道三號或從62快速道路接上國道。
從林俊全(民99)金山鄉志地理篇而知,明朝末年(西元1626年),西班牙人占據臺灣北部,為加強對沿海各社的控制,於明崇禎三年(西元1630年)開闢了基隆至淡水道,這條道路即是基金公路、淡金公路的前身,是臺北縣內最古老的道路。
此三條路線皆有公車可搭乘,下方筆者列了四條從小看到大也坐到大的公車路線:
- 國光客運1815:金山—台北車站
- 基隆客運790:金山—基隆車站
- 淡水客運863:淡水捷運站—金山
- 皇家客運1717:金山—陽明山—台北車站
接下來
獅頭山在哪呢?
首先看到地圖中那最突出的那個海岬了嗎?那裡是野柳,我們再往北一點有個相對微微突出的海岬,那裡就是獅頭山公園所在的金山岬。
好運道上的彌勒佛
在前面的一分鐘影片中,你是否有發現有一段路線是走到底後又走回來的呢?而在這條路線上的彌勒佛們的身影又是否有注意到?
接下來一起來認識獅頭山公園步道的支線「好運道」和彌勒佛們吧!
好運道上共有三處地方有彌勒佛。筆者將介紹小彌勒、大彌勒,請看地圖,找到小彌勒佛了嗎?請點擊相機一下。
小彌勒佛_阿福,此名因何而起,何時而起,筆者並未找到相關記錄,只知在公園入口的導覽圖上(如下圖)這樣標示著。
獅頭山公園導覽圖
大彌勒佛,祂穩坐在好運道的終點處,始終望著萬里、野柳的方向,祂在此處看了多久呢?筆者只知,十幾年前筆者來到此處祂在這,今年筆者再次來到此處祂仍然在這,至少十幾年風雨過去,祂屹立不搖。
鳥瞰員潭溪
在這裡能清楚看見員潭溪與太平洋只隔了一個沙洲,那裡是金山海濱浴場。不過這裡的草長得比以前更高了,以筆者的身高只能拍攝到一小段河川,心痛。(照片是筆者拍攝於2021/02/07)
員潭溪是此處的重要河川之一,它流經萬里區、金山區,最終於金山區豐漁里注入太平洋,也因此豐漁里有另一個稱呼「水尾(Tsui-bue)」。
公園中的軍事遺跡
獅頭山因位在突出海岸的金山岬上且邊坡陡峭,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軍擴編基隆要塞區時,金山即為基隆軍事要塞區之西地區,獅頭山內設有平射永久砲臺二門及兩個野砲陣地,軍事設施與工事建築。戰後國軍也曾利用坑道放置軍糧、機槍和彈藥。現今仍遺留許多防禦工事、坑道、砲臺、碉堡等。現在讓我們單擊下方的照片,跟著它認識公園中的軍事遺跡吧!

碉堡_入口處

砲臺遺跡

哨站

山中營舍

轉角的遺跡

碉堡_毋忘

碉堡_海邊

此路不通?

光武坑道_獅頭山側出入口

金山水尾威靈宮

威靈宮右側的巷子

光武坑道_水尾側出入口
接下來,筆者將利用Google街景的功能,帶你一起認識「砲臺遺跡的入口」與「碉堡_毋忘」。(請注意!若是使用手機觀看的話,是看不到畫面內容的。)
砲臺遺跡的入口
砲臺遺跡的入口位於風藤廣場旁,看到左手邊那兩條小徑了嗎?往上走便能俯瞰整個砲臺遺跡,不過沒柵欄要小心別站太靠邊;轉進另一條小徑的話便能走進砲臺遺跡,到了現場不妨走進一看喔!
沿著大路再往前走一點便會看見涼亭,從涼亭上也能俯瞰整個砲臺遺跡。
碉堡_毋忘
這是筆者最喜歡的碉堡,因為這是唯一可以站在裡面的碉堡,從窗口望見燭台雙嶼了嗎?若在現場,不論是蹲下來拍照,還是爬進碉堡內拍照都十分有趣,不過要小心頭頂喔!
標題的「毋忘」兩字是因為碉堡的牆上有這兩字,後面應該還有字,可惜筆者看不出來到底是什麼字。
獅頭山公園景點一覽
還想要更加了解獅頭山嗎?那就單擊進下方的地圖中吧! P.S. 往右上方移動地圖還有喔!
金山獅頭山公園景點分布圖
非常感謝你能看到這裡,期望你能透過這個故事地圖認識金山,認識獅頭山,認識燭台雙嶼,有一天與家人、朋友一同到此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