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觀察隨筆

作者/丁禾

我對身邊的景物也有著同樣的好奇,在大二的暑假,我加入以研究淡水魚蝦為主的實驗室,開始參與移除外來種魚類的工作,同時學習如何鑑別魚類。在跟隨研究人員採樣的過程中,我逐漸培養出了觀察魚類的興趣,並在此後兩年持續流連成功湖、昆明湖、女宿前水道等生活周遭的水域環境,累積了一些對清大水體中魚類的觀察,想在這邊與大家分享。

在眾多魚類之中,可能是因為投放的數量較多,因此草魚是我在成功湖較常見到的魚類。牠們似乎比鯉魚怕熱,夏天到初秋時常常會聚集在湖邊碼頭下的陰涼區域,只要有人靠近就會大量竄出,這時可以清晰看到牠們的叉尾、大片的銀白鱗片和小巧的三角背鰭。

此處經常能觀察到泰國鱧,該魚種身體修長,呈圓筒狀,背鰭自頭後方一路延伸到尾柄根部,臀鰭則是從身體中央延伸到尾柄根部,生有扇尾,成體常長到40公分以上,最大體長甚至可達一公尺,因此很好從體型上辨別。泰國鱧因養殖用途而被引入臺灣,現已廣泛擴散到全臺平地水域,該魚種入侵性極強,會攝食魚蝦、蛙類、蛇類和螺類,也有躍出水面攻擊水鳥的紀錄。

女宿前水道的雜交口孵非鯽,特徵是大片的背鰭和扇尾,以及尾部的扇形花紋。

與屬於鯉科的草魚和鯉魚不同,吳郭魚具有慈鯛科的特徵,身體側扁,頭和口較大,尾呈扇形,除了成功湖以外,清大水體表層看到的魚隻多屬此類。

參考資料

作者|丁禾 編輯|連思瑜、許璦翎 審查|顏士清 網頁製作|葉瑩瑩

女宿前水道的雜交口孵非鯽,特徵是大片的背鰭和扇尾,以及尾部的扇形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