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4.0

鄧淑明博士 著

何謂智慧城市4.0?

智慧城市專家B o y d C o h e n 於2015年提出有關智慧城市1.0至3.0的觀點:

  • 智慧城市1.0 科研人員把城市打造成高科技「示範單位」,但未必顧及用戶的實際需要。
  • 智慧城市2.0 從上而下,由政府帶頭以先進科技改善生活。
  • 智慧城市3.0 由市民帶動,由下而上全民參與,旨在平衡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育的需要。

一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把世界各國打得人仰馬翻,何謂宜居城市?何謂優質生活?在經歷過疫情後,大眾都不期然修訂了定義,對智慧城市」也如是,故此有嶄新的「智慧城市4.0」的出現。 


新加坡

新加坡. Click to expand.

2018年新加坡牽頭成立的「東盟智慧城市網絡」(ASCN),揀選了26個城市作試點。

深圳

深圳. Click to expand.

2019年與深圳簽署《新加坡 — 深圳智慧城市合作倡議》的諒解備忘錄,共同建立合作的新平台。

南韓

南韓. Click to expand.

南韓除了致力向中東及南美洲國家推廣外,亦聲稱已和印度有100個智慧城市的發展計劃,並在2020年啟動「韓國智慧城市開放網絡」(K-SCON),與東盟共享城市開發經驗和解決方案,為自己國家的服務業和人才就業找到一個突破點。

越南

越南. Click to expand.

越南政府近年制定一系列發展智慧城市的國策,例如2018 年8 月由總理頒布的首份文件,到2019 年5 月推出的第829 / QDBTTTT號參考文件,為如何建構與規劃智慧城市、相關投資計劃,以及資訊科技架構基建等訂定準則;並由幾個城市負責推動,包括胡志明市、河內、峴港、海防等。

上海

上海. Click to expand.

2020 年2 月上旬,上海發表了要加快建設智慧城市的意見書,提議要集合公共數據,「建立健全跨部門數據共享流通機制」;同時,鼓勵開放城市公共數據集,推動不同行業建立「大數據聯合創新實驗室,形成開放應用示範」。同時要完善標準體系,制定標準及認證測試,聯同企業建立智慧城市應用安全測試體系及標準。

英國

英國. Click to expand.

英國地理空間公署在2018 年推出了《連結識別編碼的最佳範本》(Linked Identi ers Best Practice Guide ),把全英國一切有空間位置的事物,包括建築物、水道、馬路全部加上獨一無二的「識別編碼」,一如大家的身份證號碼,然後大家可以把手上的數據扣連這些編碼,如此一來,彼此的數據就可以連繫起來,省時方便。這個簡單而聰明的辦法,有助把零碎的數據化為有用的資訊。

紐西蘭

紐西蘭. Click to expand.

紐西蘭的奧克蘭運輸署,以「奧克蘭運輸開放地理資訊系統數據」網站 (Auckland Transport Open GIS Data)集合了各項公共交通(巴士、火車、渡輪)、路況(包括改道、修路工程)、泊位、單車徑、行人道等資訊,方便出行規劃。

杜拜

杜拜. Click to expand.

杜拜政府全面以區塊鏈運作,既提升效率、促進產業發展,更希望帶領國際同儕。

以色列

以色列. Click to expand.

以色列特拉維夫市則把有用資訊,包括巿內活動、餐廳、交通、泊位、空氣質素警示、特別通告滙集在一個應用程式上,方便市民。

美國

美國. Click to expand.

美國洛杉磯的「市長儀表板」,讓市民監察政府表現,也有助改善官民關係。

新加坡

2018年新加坡牽頭成立的「東盟智慧城市網絡」(ASCN),揀選了26個城市作試點。

深圳

2019年與深圳簽署《新加坡 — 深圳智慧城市合作倡議》的諒解備忘錄,共同建立合作的新平台。

南韓

南韓除了致力向中東及南美洲國家推廣外,亦聲稱已和印度有100個智慧城市的發展計劃,並在2020年啟動「韓國智慧城市開放網絡」(K-SCON),與東盟共享城市開發經驗和解決方案,為自己國家的服務業和人才就業找到一個突破點。

越南

越南政府近年制定一系列發展智慧城市的國策,例如2018 年8 月由總理頒布的首份文件,到2019 年5 月推出的第829 / QDBTTTT號參考文件,為如何建構與規劃智慧城市、相關投資計劃,以及資訊科技架構基建等訂定準則;並由幾個城市負責推動,包括胡志明市、河內、峴港、海防等。

上海

2020 年2 月上旬,上海發表了要加快建設智慧城市的意見書,提議要集合公共數據,「建立健全跨部門數據共享流通機制」;同時,鼓勵開放城市公共數據集,推動不同行業建立「大數據聯合創新實驗室,形成開放應用示範」。同時要完善標準體系,制定標準及認證測試,聯同企業建立智慧城市應用安全測試體系及標準。

英國

英國地理空間公署在2018 年推出了《連結識別編碼的最佳範本》(Linked Identi ers Best Practice Guide ),把全英國一切有空間位置的事物,包括建築物、水道、馬路全部加上獨一無二的「識別編碼」,一如大家的身份證號碼,然後大家可以把手上的數據扣連這些編碼,如此一來,彼此的數據就可以連繫起來,省時方便。這個簡單而聰明的辦法,有助把零碎的數據化為有用的資訊。

紐西蘭

紐西蘭的奧克蘭運輸署,以「奧克蘭運輸開放地理資訊系統數據」網站 (Auckland Transport Open GIS Data)集合了各項公共交通(巴士、火車、渡輪)、路況(包括改道、修路工程)、泊位、單車徑、行人道等資訊,方便出行規劃。

杜拜

杜拜政府全面以區塊鏈運作,既提升效率、促進產業發展,更希望帶領國際同儕。

以色列

以色列特拉維夫市則把有用資訊,包括巿內活動、餐廳、交通、泊位、空氣質素警示、特別通告滙集在一個應用程式上,方便市民。

美國

美國洛杉磯的「市長儀表板」,讓市民監察政府表現,也有助改善官民關係。

地圖有價.場景應用

空間數據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礎,透過GIS 把分散 數據化零為整,就能有效提升城市競爭力,做到「一 圖勝千言」。 透過GIS,把城市的地貌、人口結構、基礎設施以及資 源分布等零散資料整合,決策者就可擁有更全面視野, 更好地規劃基建,從鐵路系統、道路網絡、潔淨能源、 人口普查、安老服務、航天拓展到抗擊疫情。

善用數據.初創靈感

善用空間數據,改善市民生活痛點或提升便利,全球各地的初創青年紛紛打出一片天,由改善路況和方便司機的 Mapillary 及StreetScan、增加釣魚活

動樂趣的Fishidy,到共乘配對Match Rider 等,都值得香港年輕人借鑑,做好準備迎接挑戰。

地理資訊有價有市,全球不同地區的青年都利用GIS把資訊轉化成為便民軟件或改善規劃的工具。香港年輕人也不遑多讓,從防治鼠患、善用休憩地、改善道路設計、龕場選址等,洞見社會脈搏,開拓屬於自己的未來。

數碼轉型.香港升級

智慧城市是大勢所趨,港府與業界利用GIS 開發互動地圖儀表板,成了抗疫重要工具。在後疫時代,人們的生活已出現範式轉移和極速數碼轉型,港府應更積極推動GIS 來提升效率。

後疫時代,香港要全面數碼轉型。港府需要由高層推,既以整全的思維規劃可持續的策略,又在內部加強公務員對數碼基建如空間數據的認知,香港才有望在智慧城市的發展更上一層樓,全面提升競爭力。

 

香港經驗.成功實例

香港國際機場、土木工程拓展署、環境保護署、食物及衞生局、香港空運貨站有限公司、香港電燈有限公司、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地政總署、市區重建局,9 個機構、9 個案例,展示香港智慧轉型的寶貴經驗。(機構和政府部門以英文名字排列次序)

鳴謝以上9 大機構和政府部門撰文及提供圖片 

9 個機構、9 個成功案例,由交通物流、環境衞生、公用事業,以至改善市區生活空間等,展示了香港的公私營機構都銳意應用GIS 等創新科技提升效率,致力改善香港市民的生活質素。

 


後記‧ 傳承

我對這本書的出版有一個卑微的願望,我希望讀者尤其老師和年輕人透過本書援引的多個本港和外地例子,以及9 個公私營機構和政府部門的現身說法,可以深入了解空間資訊如何提升城市競爭力和改善生活,然後進一步思考自己如何把握數碼轉型的大趨勢,為香港和大灣區的發展出一分 力。

作者簡介

鄧淑明博士,榮譽勳章,太平紳士,香港土生土長的資訊科技界企業家。她是Esri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及主席,也是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會長。

她同時是香港大學(港大)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又曾為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學部、嶺南大學碩士班和香港中文大學EMBA課程,講授智慧城市及數碼轉型等議題。

鄧博士提倡強化年輕人的地理空間認知以提升解難能力,又積極扶持後輩。

她自2016年起推出電子學習計劃Map in Learning,把專業的地理資訊系統(GIS)軟件ArcGIS Online提供給全港中小學生免費使用,又於各大院校成立多個獎學金及初創基金,鼓勵本地年輕人發揮所長,惠澤社群。

她曾為多個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國際電信聯盟(ITU)、亞洲生產力組織(APO)等擔任主講嘉賓;至今她出版的中英文著作有14,發表的研究報告及文章逾600篇。她的中文著作 《浪遊IT世界》 曾榮獲香港出版雙年獎2017年的出版獎(商業及管理類)。

鄧博士的貢獻廣受認同並獲多項榮譽,包括:於2020年獲嶺南大學頒授榮譽院士、港大2009年理學院傑出校友、200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香港美國商會2004年「最具影響力女性獎–年度傑出女青」及2001年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等。

 

如欲網上閱讀圖書, 請按此 

如欲下載圖書, 請按此 

想進一步認識鄧淑明博士,了解她的近況或作互動交流,可瀏覽:  個人網站  /  Facebook  /  LinkedIn  /  YouTube  /  Wordpress 

版權告示及免責聲明

版權告示: 若你想透過任何方法複製、分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內任何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照片、圖像、圖畫、圖片和影像檔案)作任何用途,須預先得到書面同意。 (電郵地址: iam@winnietang.hk)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所有資料、照片及網站連結僅供參考用途。在合理範圍內,本人已盡所能以確保所刊載的資料及照片屬準確無誤,並無侵犯版權,本人並不對該等資料、照片及網站連結的準確性作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對於本網站內容或因複製、發布、轉載引致的任何損失,本人一概不會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