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機構及收集點 Recycling organisation and collection point
列提頓道回收筒及垃圾收集處
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環境污染的問題日益嚴重,環保亦成為了在世界各地備受關注的熱點。作為地球的一份子,我們都明白到必須盡自己所能去保護地球生態環境,否則我們將會自食其果,然而真正身體力行做到環保的人卻少之又少。在香港,其實大部分人都有良好的環保意識,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知從何而起去實踐環保。
其實,要做到環保,其中一個最簡單和直接的方法就是回收廢物。香港人口眾多,地理環境狹小,卻需要應付大量廢物,根據政府的資料,香港的堆填區將於約2030年飽和,因此,我們必須立即行動,一起肩負減少及回收廢物的責任。但是若要做到「全民減廢」,我們需要面對什麼樣的挑戰?
本組就著全港的回收機構及收集點所在的位置及其回收內容並加以分析,說明其優點,現存問題及可改善的方法。
基礎數據分析
香港各個地區的回收機構及收集點
就以上地圖可以觀測得到,香港各個地區都有回收機構以及收集點,黃色和藍色分別代表密度最高及最低的地方,而大部分收集站都集中在港島北面以及九龍。
根據環境保護署網站的資料,香港的可回收物大致分為以下八種:廢紙,金屬,塑膠,玻璃,四點一腦(即空調機、雪櫃、洗衣機、電視機、電腦、打印機、掃描器及顯示器,統稱「受管制電器」),小型電器,慳電膽及光管,充電池(可充電式電池)。
根據Hong Kong Geodata Store的數據,其中回收可充電式電池的比例最多,佔651/875(93/125)。
從以上地圖可見,在便利店,地鐵站,商鋪等大家常去的地方均能找到回收電池的地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
除了以上的種類,還有其他可回收物/可重用物資:紙包飲品盒、衣服、傢具、食物(乾糧、罐頭)、其他(廚餘、餐館廢料、碳粉匣、木材、聚氯乙烯橫額、橡膠輪胎等)但是可以回收以上物資的回收點卻比較少,以下是其中兩個例子:
根據Hong Kong Geodata Store的數據,可以回收食物的回收點佔比25/875(1/35);可以回收衣服的回收點佔比31/875(0.03543)
香港各個地區回收食物的收集點
剛剛上面提到,回收機構及收集點集中在港島北面及九龍,然而從以上地圖可以見到在整個港島區內只有一個可以回收食物的地方(上環),而且在大嶼山有零個可以回收食物的地方。
香港各個地區回收衣服的收集點
在回收衣服方面,大嶼山也是沒有收集點。
主要問題
- 部分回收站種類未能達到市民的需要(可回收種類較少)
- 回收機構及收集點數量不足
問題一
- 部分回收站種類未能達到市民的需要(可回收種類較少)
例子
以西營盤作為例子解釋以上問題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所在位置及其附近500米
分析
Map of buffer of school
→主要回收可充電式電池和電腦用品
→在學校500米範圍內,可回收其他物品,如:紙包盒,慳電膽及光管,玻璃樽,金屬,廢紙,塑膠,充電池,四電一腦,小型電器;只有:
1)西營盤德輔道西246號東慈商業中心地下1號舖 日本城
2)西營盤第一街113號地舖 綠在西營盤
3 )學校對面 (列提頓道)的廢物收集站
結論
→西營盤內大部分為食肆(第一街至高街)
→西營盤內大部分為住宅區
雖然回收電腦等設施符合住宅區居民的需求,但在家居垃圾中,更多的垃圾是廢紙、塑膠、玻璃、衣物等。食肆垃圾中主要棄置大量運送食物時用的紙皮及膠箱。因此回收點的回收種類更應集中在是(藍、黃、啡、綠)四色回收桶及回收舊衣物,才能貼近大眾市民的需要。
問題二
- 回收機構及收集點數量不足
例子
- 以中西區及半山作為例子解釋以上問題
中西區地圖
分析
→各種類的回收站都主要集中在堅尼地城及中環的商業中心區
→在半山等的住宅區中(黃色標記範圍),回收筒數目非常稀少,幾乎沒有回收筒
→中西區的回收站分佈較零散,有些地方較多回收箱,有些地方缺很難找到回收箱
結論
-由於回收筒的數量不足,令半山區等眾多住戶都未能回收
-可以被回收的物品也被視為垃圾棄置,使垃圾數量大幅增加,增加堆填區飽和的速度
-堆積垃圾令環境衛生更差,如有老鼠,更會散播病毒
建議/未來發展計劃
- 在半山等住宅區沿路增設廢紙/衣服/塑膠回收筒
- 適當分佈回收站在一個地點的數量,讓該地點有足夠多的回收站方便市民回收。
半山區太陽能垃圾桶
- 參考列堤頓道的太陽能回收筒並在各區加以宣傳及推廣,減少堆積的垃圾外露,改善衞生問題
- 當廢棄物容量快滿時,觸發感應器,自動通知清潔人員前來處理,能節省人力成本
總結
總括來說,回收廢物可謂是改善環境及垃圾堆積問題的重要方法。要促進市民的回收意識及意欲,提供更合適的回收設施及地點均是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