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5.0

鄧淑明博士 著

構建以人為本又可持續的智慧城市

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育環境,科技日新月異、AI來勢洶洶,我們可以怎麼辦?《智慧城市5.0》將會告訴你,未來30年的關鍵生存智慧。 

本書是鄧淑明博士「智慧城市」系列的第五本專著,以6個國家案例提綱挈領,再用詳盡的資料及個人洞見,點出在出行、環境、政府、生活、經濟,以及個人層面,如何運用地理空間智慧,結合最新科技,構建真正以人為本又可持續的智慧城市。

何謂智慧城市5. 0?

智慧城市5.0是3.0和4.0的深化版。

3.0由市民帶動,從下而上全民參與,旨在平衡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育的需要。

4.0以初創企業和創新科技為引擎,透過以地理資訊系統(GIS) 和創新科技帶動改變。

來到 5.0,則進一步剖析如何確切執行可持續發展之道。 

這有兩方面,既指在城市持續發展中如何減少碳排放,又指在勞動力老化的前提下如何提升效率,創新科技如GIS在此繼續發揮關鍵作用。

《智慧城市5.0》新書贈閱版現已推出

環球重點 案例分析

6 個案例,結合運用多種科技及創新智慧,促進了便利出行、保護環境、發展經濟以至綠色轉型等一系列範疇。各地經驗證明,要成功建設一座智慧城市,實有賴政府、公私營機構以及市民協作,才能具體落實。 

由近至中國內地、日本東京及新加坡,到遠至印度班加羅爾、芬蘭赫爾辛基及美國得州,各地都致力創造一個更宜居宜業的智慧城市。縱然過程中有起有落,但都有可供香港借鑑的地方,我們必須急起直追,否則只會落後於人。

智慧出行.日本東京

智慧出行.日本東京,按一下以展開。

減省資源消耗,令環境更綠色是《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的主要目標。有什麼比騎單車這種既減排又延年益壽的交通模式更適合「智慧出行」呢?要令單車出行普及,成功的關鍵是什麼?香港人熟悉的東京是全球知名的單車城巿,她的經驗有什麼可供借鑑?

智慧環境.美國得克薩斯州

智慧環境.美國得克薩斯州,按一下以展開。

潔淨能源是「智慧環境」不可或缺的一環,不過美國的得克薩斯州既要擁抱再生能源以利經濟發展,但居民以至意見領袖卻又排斥環保,這是個對綠色建設充滿矛盾的地方。正如我們渴望減排卻如常享受空調一樣,也許得州人多數選擇只做不說罷了。

智慧政府.新加坡

智慧政府.新加坡,按一下以展開。

資訊科技在「智慧政府」中扮演關鍵的角色,高效的政府能令工商界和市民倍感滿意,這正是新加坡政府努力的方向。該國又透過空間數據基礎設施,倍增有限資源;其數碼身份證更方便市民享用網上服務,讓政府推進利民的電子政府服務。

智慧生活.芬蘭赫爾辛基

智慧生活.芬蘭赫爾辛基,按一下以展開。

讓市民感到有安全感和生活愉快,應該是「智慧生活」的核心價值。芬蘭雖然不太富裕,但國民重視平等,8成人信任警察、教育和醫療保健系統,加上低貪腐率和充裕的人身自由,讓人感到幸福,更連續6年蟬聯《全球幸福報告》榜首,芬蘭有什麼可供香港借鑑?

智慧經濟.中國內地

智慧經濟.中國內地,按一下以展開。

內地近年以飛躍的步伐拓展城市化,透過基建推動經濟發展,令廣大人民受惠。同時又因應人口老化加快而調整城市規劃,將智慧城市建設擴展到基層社區,令各地市民體驗先進科技帶來的好處。

智慧市民.印度班加羅爾

智慧市民.印度班加羅爾,按一下以展開。

發展智慧城市目的之一,是增加市民的優質就業機會,因此培育STEM人才、鼓勵初創企業,造就更多「獨角獸」是眾多城市的目標,印度城市班加羅爾是表表者。在中國和美國之後,印度居全球獨角獸排名第三位。

智慧出行.日本東京

減省資源消耗,令環境更綠色是《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的主要目標。有什麼比騎單車這種既減排又延年益壽的交通模式更適合「智慧出行」呢?要令單車出行普及,成功的關鍵是什麼?香港人熟悉的東京是全球知名的單車城巿,她的經驗有什麼可供借鑑?

智慧環境.美國得克薩斯州

潔淨能源是「智慧環境」不可或缺的一環,不過美國的得克薩斯州既要擁抱再生能源以利經濟發展,但居民以至意見領袖卻又排斥環保,這是個對綠色建設充滿矛盾的地方。正如我們渴望減排卻如常享受空調一樣,也許得州人多數選擇只做不說罷了。

智慧政府.新加坡

資訊科技在「智慧政府」中扮演關鍵的角色,高效的政府能令工商界和市民倍感滿意,這正是新加坡政府努力的方向。該國又透過空間數據基礎設施,倍增有限資源;其數碼身份證更方便市民享用網上服務,讓政府推進利民的電子政府服務。

智慧生活.芬蘭赫爾辛基

讓市民感到有安全感和生活愉快,應該是「智慧生活」的核心價值。芬蘭雖然不太富裕,但國民重視平等,8成人信任警察、教育和醫療保健系統,加上低貪腐率和充裕的人身自由,讓人感到幸福,更連續6年蟬聯《全球幸福報告》榜首,芬蘭有什麼可供香港借鑑?

智慧經濟.中國內地

內地近年以飛躍的步伐拓展城市化,透過基建推動經濟發展,令廣大人民受惠。同時又因應人口老化加快而調整城市規劃,將智慧城市建設擴展到基層社區,令各地市民體驗先進科技帶來的好處。

智慧市民.印度班加羅爾

發展智慧城市目的之一,是增加市民的優質就業機會,因此培育STEM人才、鼓勵初創企業,造就更多「獨角獸」是眾多城市的目標,印度城市班加羅爾是表表者。在中國和美國之後,印度居全球獨角獸排名第三位。

智慧出行

智慧出行除了是指便利市民更快捷地抵達目的地之外,也講求低碳環保。建設職住平衡的一刻鐘生活圈、構造單車與汽車共融的道路環境,以及利用 GIS 協助都市規劃及實現無人駕駛,都是值得香港思考的方向。 

從Esri 青年學人大獎的得獎作品反映出,只要我們能夠善用豐富且多元的地理資訊改善城市規劃,就能夠更有條理地解決生活中各種出行困難。而人工智能及更精密地圖的發展,更有助社會更快達致智慧出行。

智慧環境

興建、維修及營運建築物,佔了香港碳排放的六成,但建造業面臨勞工老化及成本上漲的難題,促使業界積極數碼轉型。結合GIS、BIM 和 IoT 的建築方案,能更有效率地規劃、建造及保養建築物,或是行業數碼轉型發展的最佳選擇。香港不少樓宇日漸殘舊、地下管道錯綜複雜,以及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發展蓄勢待發,對建造業效率的要求將愈來愈高。業界能否成功數碼轉型,提升效能,視乎對科技的掌握程度,港府與業界實宜多加合作,令城市規劃、工程建造維修保養踏上新台階。

智慧政府

建設智慧政府,目的是要提高施政效能,為市民排解憂難;為社會發展注入動能。可惜港府自 2017 年推出《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以來,普遍市民未覺受惠。建議設立績效指標儀表板,以圖像顯示施政成效,令市民一目了然,方便監察。 

港府積極推進的多項發展,牽涉填海造地、產業規劃,以及抗災防疫等等。這些項目要有效落實,都需要龐大的數據支撐。港府應該帶頭制定更全面的數據共享政策,並設置專職的高級官員統籌,方可事半功倍。

 

智慧生活

疫情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模式,由購物、工作、治病,以至應付災情疫情等都更加依賴互聯網。大眾感到更方便的同時,卻惹來私隱受侵犯的隱憂,既要運用科技改善生活,又要科技置於可操控之下,相當考驗我們怎樣有智慧地生活。 生活中應用科技的範疇愈來愈廣泛,這意味着提供服務的企業將會掌握愈來愈多的個人資訊,如何在改善服務水平的同時,確保企業收集回來的資訊用得其所?這便需要政府介入,制定更嚴謹的法規保障個人私隱,力求在各方利益中取得平衡。

智慧經濟

香港在智慧城市多個領域發展領先,我們有實力靠着輸出科技服務、推動企業應用新技術、促進虛擬資產交易,以及發展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來突破經濟發展困局。要達致以上目標,港府須勇於投資,例如把研究及開發經費提高至 GDP 的 1.5% 水平,同時也要設立指標,確保公帑花得其所。 香港擁有深厚的科研底子,惟若要在激烈的科技競賽中勝出,挑戰不少。期望政府及商界能切實推動創科,發展更多元化的經濟,令香港展開新一篇。

智慧市民

隨着未來科技發展,6G 取代 5G、人工智能取代人力,社會需要的人才將截然不同。如何培養適切的人才,便需要在教學中引入 GIS 等課程,讓學生盡早具備多元智能;此外,同理心和人機協作的能力也同樣重要。 

世界環境的變化急促跌宕,一個人唯有掌握科技知識,擁有多元思維以及強韌的精神健康,才是成功之道,你未來就緒嗎 ?

結後語

提升地理空間智慧事不宜遲

隨着人類與機器的互動協作愈來愈緊密無間,產生了前所未見的龐大數據量。這些數據蘊含位置資訊,潛力可觀,要發揮它的無限來造福人類,正是地理空間智慧和 GIS 愈加重要的原因。

故此,我一直鼓勵年輕人學習地理和 GIS,因為這些知識讓我們能夠掌握世界上錯綜複雜、千絲萬縷的難題,輔助我們思考最佳的解決辦法。

GIS Academy

作者簡介

鄧淑明博士,榮譽勳章,太平紳士,香港土生土長的資訊科技界企業家。她是Esri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及主席,也是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會長。

她同時是香港大學 ( 港大 ) 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又曾為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學部、嶺南大學(嶺大)碩士班和香港中文大學EMBA課程,講授智慧城市及數碼轉型等議題。

鄧博士提倡強化年輕人的地理空間認知以提升解難能力,又積極扶持後輩。

她自2016年起推出電子學習計劃Map in Learning,把專業的地理資訊系統(GIS)軟件ArcGIS Online提供給全港中小學生免費使用,2022年更成立全港首間GIS學院,又於各大院校成立多個獎學金及初創基金,鼓勵本地年輕人發揮所長,惠澤社群。

她曾為多個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國際電信聯盟(ITU)、亞洲生產力組織(APO)等擔任主講嘉賓;至今她出版的中英文著作有15本,發表的研究報告及文章逾600篇。她的中文著作 《浪遊IT世界》 曾榮獲香港出版雙年獎2017年的出版獎(商業及管理類)。

鄧博士的貢獻廣受認同並獲多項榮譽,包括:於2020年獲嶺大頒授榮譽院士、港大2009年理學院傑出校友、200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香港美國商會2004年「最具影響力女性獎––年度傑出女青」及2001年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等。

如欲網上閱讀圖書, 請按此 

如欲下載圖書, 請按此 

想進一步認識鄧淑明博士,了解她的近況或作互動交流,可瀏覽:  個人網站  /  Facebook  /  LinkedIn  /  YouTube  /  Wordpress 

版權告示及免責聲明

版權告示: 若你想透過任何方法複製、分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內任何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照片、圖像、圖畫、圖片和影像檔案)作任何用途,須預先得到書面同意。 (電郵地址: iam@winnietang.hk)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所有資料、照片及網站連結僅供參考用途。在合理範圍內,本人已盡所能以確保所刊載的資料及照片屬準確無誤,並無侵犯版權,本人並不對該等資料、照片及網站連結的準確性作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對於本網站內容或因複製、發布、轉載引致的任何損失,本人一概不會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