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地
香港房屋供應緊張,港府總嘆覓地難,但傳媒機構曾力證港九新界有多塊棕地、空置工廈及工業邨內閒置土地可供建屋,結果助長有人利用棕地來處理數以萬噸計的「洋垃圾」牟利。有環團發現,本港有總面積近20公頃的棕地工場涉嫌違規發展。

來自政府規劃署
問題
棕地內常見的的問題有垃圾山問題,垃圾山內包含大量有毒電子廢料及鋁廢料,廢料釋出的重金屬及化學物嚴重破壞周邊生態,其中一個位於元朗鳳降村的垃圾山,在「山頭」附近設置至少4個疑似鋁和電子廢料處理工場。
《香港01》聯同綠色和平到工場附近一帶視察,發現場內藏有大型鋁廢料處理機器,高逾兩層樓,運作時不斷傳出噪音,噪音接近80分貝,形同柴油貨運火車不斷高速駛過。至於工場運作時亦產生灰塵,附近天空尤如鋪上薄霧,PM2.5、二氧化氮等空氣污染物濃度均嚴重超標。重金屬會隨雨水沖刷而流入附近泥土及河流,污染環境,甚至威脅市民健康;在棕地附近的居民形容,生活飽受廢料工場滋擾,更有患上肺氣腫,越趨多人患癌。

佈滿污染物(灰塵)的手
由其在棕地 垃圾山的問題十分嚴重倡狂,新界棕地持續擴散,近年不少棕地違規經營廢料回收場。再加上缺乏政府的管治,棕地變成了垃圾山的聚居地。而它們也十分近民居,垃圾山釋放的金屬粉塵影響環境及居民健康。
由此可見,棕地內的垃圾山對環境帶來的影響並沒有受限於噪音污染,更多的是土地污染,土地資源錯配,空氣污染甚至是人類的健康,這對於香港的衛生造成重大的影響。
棕地的分佈與空氣污染投訴個案數字
由地圖中可見,棕地發展主要集中在新界北區(例如:元朗,上水等地)。而投訴個案在北區也是十分多,集中在棕地的地方。由此可見棕地的數量與空氣質素形成反比的。
為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和提高人們生活素質,我們應該好好規劃棕地的用途
以下我們以公共設施的分佈和棕地的地點作比較:
公共設施分佈(圖釘—鳯降邨)
從地圖上可見,棕地的士地與社區設施的數量形成相反的分佈,因此我們在發展規劃棕地的時候,除了起樓外,需要發展其他的公共設施,到完善的社區規劃。政府亦可以起地鐵線,連接港九地區,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當地的可達到性。
方案:打造一個環保主導丶提升人們生活水平的新市鎮
以下就以鳳降村的土地作為一個棕地改造點
我們從鳳降村的地理特點,例如鳳降村沒有公共設施等(根據以上地圖),規劃了以下用地分類和設施。
設計特點:
元朗棕地———鳳降邨
1.獨立設計
我們把鳳降村設計成一個獨立和以便居民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新市鎮,供人們在這裏自給自足。這裏有充足的機構用地提供政府服務和社區設施,例如醫院、學校和市場等。此外,這裏還有商業和工業用地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這樣本地市民便不會因為本城鎮沒有工作機會,而乘搭交通工具通勤的情況,減少空氣污染。
2.良好的土地利用分區
超過一半的區域是綠色區域。另外,我們把會製造噪音和排放廢氣的工業用地及馬路放在比較遠離大部份居民區,而且這個設計還用了綠化帶分隔這兩種互相衝突的土地用途。一方面可以作環境保護,減少二氧化碳的用途,另外一方面可供市民到這些開放空間和保護區認識大自然,舒暢身心,令香港市民擁有綠色生活方式。
公共空間如公園,海濱走廊或是遊樂場等,都為市民提供地方去進行靜態或動態的休憩及康樂活動。一些融合了自然環境元素的景觀設計更令市民可以在石屎森林中有親近大自然的機會,甚至隔絕了城市的煩囂。在城市環境方面,公共空間能平衡城市的發展密度,提供綠化環境。在建築物之間保留作休憩用途的公共空間以保持空氣流通,改善日光照射,配合綠化的設計更能有效地減低城市的熱島效應。例如高度綠化的香港公園,設計在商廈林立的中環裡,就成為香港的市肺,潔淨地區的空氣;不同的自然元素亦能吸引雀鳥等生物,增加城市的生態多樣性,改善城市整體的環境。
那為何我們會希望把棕地發展為一個不只是綠化用途而是提供住宅用途的新市鎮呢?
其實我們的目的除了避免棕地被違規發展外,還希望好好利用這一片大自然給予的土地,透過提高公共房屋的供應和做好城市規劃減低內城區居住人口的密度,減少內城區帶來的污染問題,從而提升香港的公共清潔。
population density
香港土地情況:
香港學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因為香港人口多土地少,現時需求大過供應,造成房屋短缺嘅問題。好多人都被迫住喺劏房籠屋,可想而知香港嘅土地問題係幾咁惡劣。而呢啲情況好多時都係喺深水埗旺角可以見到。喺網上可以見到好多劏房都係有一個舊樓中嘅一個單位割成幾間房,居住嘅環境一眼就可以望晒,甚至有啲地方係要共用,但係其實劏房租金昂貴,呢啲問題正正係因為香港缺乏良好嘅土地規劃。
另外,香港市區缺乏土地,導致地價租金上升,好多人都冇錢買私樓又等唔起公屋,最終被迫住喺劏房
其中劏房問題:
- 居住環境擠迫,空氣不流通導致來自居民自身的正常菌群以及起居環境滋生的細菌積聚;
- 惡劣的建築物狀況,例如滲漏、溢出的水及污水可能隱藏微生物以及它們釋放的細菌毒素;
- 惡劣的周邊環境質素,例如垃圾或污水淤積在簷篷及天井。
舊區帶來的問題:
1.缺乏良好嘅交通規劃,塞車空氣唔流通嘅問題加劇了空氣污染
2.城市蔓延,社區破落
3.沒有良好的社區規劃,缺乏公共設施,阻礙青少年成長
政府公共房屋供應不足,而令市民被迫居住在內城區內十分狹窄的劏房,這問題十分嚴重,有很多報章曾經報道過,這會引致其他不同的問題例如人口密度過高丶房屋環境擠迫和交通擠塞等問題,大大降低了香港人的生活素質,對環境肯定也是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導致空氣生物質素惡化,損害公共清潔度。
而我們的規劃便能有效緩和這些問題,保障公共衛生。
總結
香港以前舊區的規劃不完善,令很多地方被荒廢,浪費土地資源,而且滋生很多破壞環境的問題。另外,港人的環保意識還不充足,在乎短期的成本效益,發展商業用途多於長期的環境保育,滿足自己一時的物質需求卻放棄了㓗淨的土地,發展成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地方導致的身體和心理上的健康。所以我們應當盡快作出補救措施,加強對環境的保育,防止人們繼續傷害大自然,支持人們與大自然共存,居住在一個環境清潔,提供健康綠色生活的地方。
不論是對我們還是我們的下一代,能做到保育環境,便是邁進達成香港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這一個目標的第一步。香港是我們的家,好好利用每一寸土地來解決現有的問題和提升每一個香港人的生活素質,並且繼續守護動植物和延續地球的生命,是我們最希望能達致的。雖然過程不容易,需要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都數之不盡,但願我們能夠計較少一點,貢獻多一點,齊為我們的家共同創建美好未來。
以上有很多圖片和文字都是我們親手繪畫和總結的,望我們的意見得以被考慮,謝謝細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