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光復鄉社區文化觀光地圖
看見光復生命力 蔚藍左岸,DOC社區,深度樂活遊
光復數位機會中心
光復鄉主要有三大聚落,分別是歷史悠久的馬太鞍與太巴塱,以及日本時代所立的大和聚落。鄉內居民漢人與原住民各半,原住民以阿美族為主,是台灣最大的兩個阿美族部落所在地。光復鄉圖書館為使民眾親近藝文、推廣閱讀,常辦理各項研習課程與閱讀活動,受到當地居民的喜愛。館長由戴美玲女士接任後,向教育部申請設立光復數位機會中心,自103年1月1日營運迄今,以數位推動閱讀、推廣數位科技應用、促進在地產業的發展,增進社區居民互相學習與文化交流。
地址:光復鄉忠孝路23號11號
電話:(03)870-2111
達人帶路
光復鄉保有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與部落文化資產,行程安排選擇多元,可先行前往馬太鞍古屋、太巴塱祖屋、砂荖古井等景點預約導覽,認識土地的悠久歷史。每年八月的豐年祭族人返鄉團聚,穿著傳統服飾參加祭典,亦為一年一度文化傳承盛宴。喜歡親近自然的朋友,可走訪大農大富平地森林,認識豐富的生態環境、騎單車體驗森林四季之美,也可前往馬太鞍濕地、大興瀑布、拉索埃湧泉等戶外景點,或者停留在山角kasa’sa’an、馬佛陶燒,用手作工藝感受傳統材料工序,體驗當地居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部落文化亦延伸進現代餐桌,芬工合作&嘎拉富的店、劍柔山莊選用在地特色食材,驚艷各地饕客的味蕾!歡迎各地遊客遠離塵囂,體驗光復的日常。
01 / 26
1
馬太鞍古屋
馬太鞍古屋為先人謝公伯芳於民國初年所建,建築形式為斜頂鐵皮屋,樑柱為原住民純手工藝打造,大廳門楣及橫樑均有雕飾,建材為藤、原木、茅草、箭竹等天然植物,充分顯現出先人的智慧。近百年的老屋內陳列原住民日常用品:農具、衣物、飾品、獵刀,每一項都保存著過去的生活痕跡,屋內保存的遺物以傳家之寶「陶甕」最為珍貴。進入古屋需與古屋主人「請安」,未經祖靈允許可別處碰任何物品,但若誠心膜拜,祈求平安,必可得到祖靈庇祐。參觀請提前預約。
地址:光復鄉武昌街188號
電話:(03)870-2543
2
太巴塱Kakita'an祖屋
Kakita’an家屋是阿美族唯一有雕刻祖源神話圖騰的傳統木柱建築,原家屋於民國47因大颱風侵襲倒塌,原屋內7根雕刻木柱(已列國寶)被中研院民族研究所帶回保存。現今所見家屋係Kakita’an家族歷時2年依照傳統工法自費重建完成。入內參觀酌收每人80元清潔維護費用。
地址:光復鄉富強街19號
電話:0939-249-659
3
砂荖古井
於砂荖部落留有的幾口古井,是開發初期所鑿,有三百年左右的歷史。在每年八月,階級kakaholol會領著部落青年舉行祭典,凌晨四時青年全身赤裸圍在第一口井四周進行祈水儀式,每人汲一桶水奔跑至下一口井,將水倒入第二口井中,重複循環完成部落中四口井的祈水儀式,象徵井水源源不斷及代代相傳。截至今日尚有四口井,但保存較完善的為此古井,豎立在一戶人家的池塘中。
地址:光復鄉南富村建國路二段42號
4
仁壽宮
當年建廟完成、神明安座後,信徒在神桌下方發現小錦蛇,驅離野放郊外多次後,錦蛇仍返回廟中。村民向神明請示,才得知錦蛇為玄壇元帥的部將,便將其留置於廟中。因為擔心遭人捕捉,另打造鐵籠奉養,鐵籠置於正殿右手邊,習稱「使者公」。每逢慶典,廟方會將錦蛇放出,錦蛇與鄉民和平共處,不會咬人。民國35年至今,每年錦蛇均會蛻皮或生小蛇,有時又有外地錦蛇加入,目前有十二條,因此仁壽宮又名「蛇廟」。
地址:光復鄉大全村建國路一段27號
電話:(03)870-3615
5
Pasela'an百年小木屋
Pasela’an 阿美族語意為「放鬆的地方」,這間位在光復火車站旁的一間百年小木屋,從車站走出來只有1分鐘的距離,正式營運後,提出對此空間、社區的改變方案,可以是獨立書店,可以是部落文化藝術、農特產品的曝光平台,可以是友人旅客來到光復,坐下來休息的第一站,透過舉辦活動緊密連結、培育不同社群間的社會參與,重新建立大家對於光復的印象。
地址:光復鄉大安村中正路1段2巷23號
電話:0914-119-153
6
葉家小吃
位於光復中山路上的葉家小吃,僅販售高麗菜餅、臭豆腐、麵線幾樣餐點,卻常見大排長龍的人潮。招牌的高麗菜餅,老闆現場擀麵皮包餡料,將厚度適中餅皮煎至金黃色,搭配上汁多飽滿的高麗菜餡,再打上一顆蛋,樸實親民的美味,是光復人從小到大難以忘懷的回憶。
地址:光復鄉中山路二段295號
電話:(03)870-0410
7
劍柔山莊
劍柔山莊老闆是阿美族籍國小退休教師陳劍榮、林宛柔夫妻經營。所以園內餐廳裡「料」很多,此外,女主人堪稱教科書級解說員。她說:食物是文化的餌,每道菜背後有它的風土紋理,人情物意。希望能為前來用餐的客人介紹阿美族之所以存在,做最溫暖最有力的說明。
地址:光復鄉大華街107巷50-3號
電話:(03)870-0089
8
芬功合作&嘎拉富的店
芬功合作&嘎拉富的店是一家無菜單創意料理餐廳,由在台北打拼多年的年輕夫婦回鄉打造而成,中西式合併的菜色,配上主廚二十多年餐飲經驗,選用無菜單料理的形式,為來客製造驚喜。擺盤用心的前菜、主菜、甜點、水果,以西餐的方式呈現,酥炸德國豬腳、烤春雞是最受客人歡迎的菜色。用餐區分為室內空間與半開放空間,兩側都有舒適的用餐環境,在室外用餐還能感受山間風采與沁涼。
地址:光復鄉大華村大華街107巷30號
電話:0939-273-951
9
欣綠農園
欣綠農園位於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溼地休閒農業區,中央山脈馬錫山下,由於地勢低窪,湧泉四溢,早期有部分的農園為一片水澤,野草叢生,經過農園老闆朱進郎多年苦心整理經營,在農園內遍植各式各樣的樹木,就像鬱鬱蒼蒼的森林般,並和附近農民協調溝通,將溼地整理為適合人親近的環境,於是溼地和欣綠農園融為一體,加上伏流湧泉形成的芙登溪平緩流過,清澈見底,形成一處適合一般大眾休閒遊憩,散步拍照,親水接近自然的好去處。目前提供有養生風味餐、生態體驗活動、農特產品銷售、咖啡下午茶、住宿空間等服務。
地址:光復鄉大全街60號
電話:(03)870-1861
10
花蓮觀光糖廠
1921年由日本人在光復成立的大和糖廠,主要提供軍資需求,在二戰時期被美軍所炸毀,台糖接手後轉型成為觀光糖廠。糖廠內販售超過二十多種的冰品,令人目不暇給,最受歡迎的是紅豆牛奶冰以及月見冰,廠內還能體驗DIY手作課程、騎鐵馬遊園區以及各式的遊樂器材。糖廠也將當時的員工宿舍改建成旅社,是國內少見的檜木宿舍,讓旅客體驗滿滿的懷舊風情,成為花蓮不可錯過的觀光糖廠。
地址:光復鄉糖廠街19號
電話:(03)870-4125
11
紅糯米
光復鄉阿美族人的傳統農作物,紅糯米不易種植,產量頗低,光復鄉是台灣目前唯一產地。紅糯米煮成熟飯稱為「哈哈(Hahah)」,製成麻糬則稱為「嘟崙(Durun)」,被阿美族視為珍品,逢婚喪喜慶或重要祭典時才供宴客所用。
地址:光復鄉第一市場原住民野菜區
12
箭竹筍
阿美族稱箭竹筍為「laa-jih」,是台灣特有種產季在每年的三月到五月。早期阿美族人用以製作床、家具,或作圍籬、屋頂、築牆的建材,現在則以食用嫩筍為主。阿美族人最傳統的吃法,是和鹹豬肉或排骨一起煮湯;也可以連著筍殼整支烤熟,甜脆又有竹香。
地址:光復鄉第一市場原住民野菜區
13
黃藤心
黃藤生育強健,病蟲害極少,可以完全不施用農藥,是無農藥殘留的健康食品,苦中帶甘的風味,清肝降火。可搭配小魚乾或蜆類煮湯,味道甘甜鮮美且不失清爽,另外,黃藤去皮切段煮熟,可作涼拌沙拉;乾烤後去皮抹鹽亦有風味,是原住民祭典上的傳統食物。
地址:光復鄉第一市場原住民野菜區
14
山角Kasa'sa'an
隱身在巷弄中,純白玻璃屋造型的房屋,是年輕女主人Penny離開北部,返鄉後致力於推廣原住民文創所設立的山角工作室,除了竹藤工藝的製作與教學,也匯集了不同類型的在地選物,包括竹藤工藝、阿美陶作品、種子藝術創作等文創商品,如果你也喜歡手作課程,並熱愛原住民文化,請你一定要來山角工作室走走。
地址:光復鄉大馬村中學街254巷2號
電話:0905-060-010
15
馬佛陶燒
「馬佛」為原住民語:水質清澈,農產品盛產之意。坐落在花蓮光復馬佛部落,以在地優質土壤燒製陶器的馬佛陶燒,結合102年即有的電窯設備,製作生活陶器、以柴燒或電燒方式燒製作品,保存社區傳統工藝文化。並在每個周三、六下午有著全台特有的採土、製土、練土的陶藝體驗,充份展現在地社區陶藝品的獨特性,亦是推廣社區文化及產業最佳的伴手禮。
地址:光復鄉民有街3號
電話:0912-000-085
16
夏田生態農莊
夏田生態農莊以夏日的豔陽映於水田上,充滿生命力的景象為名,農莊從外祖父開始,經歷三代的開墾,蛻變成一個有田園、山林、池塘、有機果園的生態保育棲地,老鷹、水鳥、野兔、山羌、山豬等野生動物也常在此棲息。農莊有提供植物布染、水果摘採、農場野炊、生態導覽等活動。農產品有紅肉火龍果、龍眼、芭樂、放山桶仔雞、土雞蛋、現烤土雞蛋、薑黃等。農場的導覽體驗,採團體電話預約制,至少15人。
地址:光復鄉光豐路90巷1號
電話:0980-138-609
17
太巴塱Kapah部落客棧
kapah 是阿美族語「青年/美好」的意思。客棧主人希望這裡能像青年聚會所一樣,成為外界認識太巴塱部落的第一個平台/空間。這裡沒有華麗的裝潢,有的是族人一磚一瓦用心打造的「家」,不定期舉辦各種交流活動、講座與電影放映會,希望棧友能多停留幾天、深入認識部落,而衍伸出的住宿空間。期望成為大家拋開都市煩惱、瞭解不同文化的靜謐之島,會一直想要再回來的第二個「家」。Kapah!來部落,一起生活吧!
地址: 光復鄉建國路二段147號2樓
電話:0914-119-153
18
盛夏的軌跡
廣闊的園區內綠意盎然,被植物所環繞,環繞民宿的軌道上有著能搭乘的小火車,那是民宿老闆的父親因為疼愛兒子,將早期林田山伐木場荒廢拍賣的火車買回家,修理過後變成兒子的玩具,也在十多年後設立民宿時派上用場。除了舊型的火車外還有骨董車、小型電影院等舊物擺設,滿滿的懷舊風像是走過時光的軌跡,也成為了名字的由來,獨棟的小木屋內,飄著檜木香,特別適合火車迷前來居住喔!
地址:光復鄉佛祖街8巷5號
電話:0910-521-549
19
馬太鞍驛棧
馬太鞍驛棧地理位置優越,位於光復車站與花蓮糖廠之間,西側亦有知名的自然地景「馬太鞍溼地」,能夠滿足不同的行程需求。本驛棧提供的房型眾多,從雙人到八人皆有,適合各種旅遊型態的旅客,店內也有許多供販售的阿美族工藝品,若提早致電驛棧,老闆也將給予最專業的旅遊建議。
地址:光復鄉中山路二段85號
電話:(03)870-1041
20
夏比安民宿
夏比安民宿是環境友善民宿,房間沒有配備電視和一次性用品。質樸的室內室間,有大片開窗引進自然景致與光線,住客可以完全放空與放鬆。我們鼓勵住客走出房間,感受周遭的自然樂音、空氣、氣味與色彩,白日和與黑夜星空,及自然節律所帶來的時間意象及動態生物的活力與溫暖。夏比安咖啡館(須預約),以空間療癒人心,以職人精神傳遞人文底蘊。
地址:光復鄉民治街15巷28號
電話:0900-762-518
21
麵包樹舍
歐式建築的麵包樹舍,在鵝黃色的外表下,充滿了溫馨感,為了讓旅客花蓮旅遊也能有輕鬆、回到家的感覺,提供舒適的寢具與房間。天氣好時還能提前預約招牌的「森林早餐」,在五分鐘車程,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的在森林中,享用民宿主人特製的健康料理,海鹽牛角、可頌、生食級火腿及季節蔬果,漂亮的擺盤同時滿足了視覺與味覺,在花蓮的一天補充滿滿的體力。
地址:光復鄉大豐166號
電話:0932-216-615
22
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
太巴塱部落是孵育阿美族文化的寶地之一,族人在馬太鞍溪與光復溪的沖積地帶,復育部落的傳統作物紅糯米,還有金針、箭竹、黃藤心等多樣的物產,成為當代充滿原住民特色的野菜盛產地。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提供釀酒、手工藝製作等DIY活動,也供應以在地物產為主題的風味餐、伴手禮,讓前來的旅客,以傳統食材認識這片土地孕育出的飲食文化。
地址:光復鄉富愛街15-1號
電話:(03)870-3419
23
拉索埃湧泉
拉索埃湧泉是一處台灣早期農業時代湧泉土圳地景回復的經典環境教育場域,園區農場獲多樣化棲地的綠色保育標章與優質農村體驗的雙重認證,並成功復育了瀕臨絕滅的原生小草-小花石龍尾。在療癒湧泉乘坐手搖船欣賞全國獨一無二的水下景觀,宛如大自然水族箱-水草森林;精巧的復刻板戰機牽動思往之幽情,精緻的套裝行程,將讓您洗滌塵埃,獨享遺世靜謐與神怡。
地址:光復鄉大進街15巷
電話:0981-337-445
24
吉利潭
日治時代人工開鑿的儲木池「吉利潭」,曾因伐木業沒落而荒蕪,經整治、美化,加上前後各一個半月型拱橋,成為認識生態的親水公園,上游源自一處有三層的瀑布,大小潭蓄滿了清徹的山泉水,是雙色澤蟹、拉氏清溪蟹、菊池氏細鯽等原生動物的棲地,也是光復鄉阿美族的戲水秘境與祈雨聖地。
地址:行駛台9線南下約247.5公里處過馬太鞍溪橋南側下引道後立即立即石轉迴轉順指示牌進入
25
馬太鞍濕地
馬太鞍濕地是馬太鞍部落阿美族人的傳統生活區塊,位於馬錫山山腳下,面積廣達12公頃,由芙登溪貫穿其間。作為湧泉不絕的天然沼澤濕地,不僅孕育出豐富的鳥類、蛙類、底棲性魚類等多樣化自然生態,並建有自行車道供單車行進。其中「馬太鞍文史工作室」推動傳統手工藝的復興,可體驗獨特的巴拉告生態捕魚法,並透過遊程讓旅客飽覽阿美族傳統風貌。
地址:光復鄉大全村大全街42巷15號(馬太鞍文史工作室)
電話:(03)870-0015
26
大興瀑布
沿著九龍宮旁的步道而上前往大興瀑布,途中山清水秀,空氣極佳,森林原始面貌保存良好。瀑布附近還設有紀念桃芝颱風土石流災害的「大興瀑布紀念公園」,廣袤的草地可供各種遊戲進行,大型的裝置藝術,二十公尺高的鋼拱門象徵天、十公尺高的花崗石雕代表人、洗石子平台是為地,設計者希望我們能學會天、地、人和諧共存讓自然萬物生生不息。
地址:況民權街直行,過梳子壩,經過水路面(需步行)右轉即可到達
電話:0937-17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