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露港海洋生物多样性宝藏

吐露港海洋生物多样性宝藏

教育平台总览

本网站综合并呈现了在吐露港港口及赤门海峡(吐露港区域)进行的生态调查。其中包括了为期三年的由 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 资助的汀角+项目,以及1970年代以来在其他生态研究中的物种记录。本网站将吐露港区域生态调查所得的物种记录,综合为一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并提供一些常见物种的物种识别指南,让市民在探索吐露港一带时,可以更多地了解该地区的物种。本网站将从不同部分介绍吐露港区域一带的背景,包括:

  1. 区域地貌   
  2. 历史发展   
  3. 生物多样性 
  4. 物种丰富度   
  5. 周期性潮汐变化   
  6. 栖息地多样性   
  7. 物种图库      
  8. 吐露港探索指南   
  9. 海洋生物多样性地图

区域地貌

区域地貌
区域地貌

吐露港及赤门海峡坐落在香港的东北部,面积约50平方公里。该地区包含一个咸淡水混合的浅河口区,以及半河口型的内港,水深约为5米,自西向东北延伸至水深20米的赤门海峡和大鹏湾,连接南中国海。


历史发展

历史发展
历史发展

自宋朝以来,吐露港和赤门海峡是当地居民重要的水产、珍珠等渔业资源的地方。吐露港水域及周边沿岸曾经有大量的红树林,但由于上世纪70年代沙田和大埔新市镇的填海发展,42%的红树林和22%的天然海岸线已经消失。

在70到80年代,这地方被未处理的生活污水和禽畜排泄物严重污染。香港政府在80​​年代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修复措施,令该区的水质在接下来几十年内持续改善。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吐露港和赤门海峡周边地形复杂,既有上述的自然栖息地,也有偏远的山丘地区和人口密度高的市镇。由于栖息地多样化,该地区有各种不同的物种栖息,吸引了科学家们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被整理并汇合成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即是现在这个的网站。

时至今日,吐露港一带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沿海栖息地,其中包括红树林、沙泥滩、岩岸、潮下石礁及开阔水域。这些栖息地孕育出丰富繁多的海洋物种。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吐露港一带就记录了超过1,000种不同物种,大约占香港水域有记录物种总数的25%。


周期性潮汐变化

潮间带物种的垂直分布受海水周期性的上升和下降影响,主要由太阳和月亮的相互引力所导致,该现象被称作「潮汐周期」 。一般而言,在新月和满月期间,每天都会有两次潮汐,潮汐幅度较大(所谓的大潮)。但在半月和四分之三的月相时,潮汐减少到每天一次,而且幅度较小(称为小潮)。

周期性潮汐变化

左边这段延时摄影片段展示了吐露港某潮间带三小时的潮汐变化。当潮水涌入时,软滩被海水完全淹没;当潮水退去时,软滩大范围露出,螺类和螃蟹等不同生物会变得活跃并在滩上觅食。但是在香港的不同季节,这些潮汐模式会大不相同。

周期性潮汐变化

一日中,最大的潮汐变化通常出现在炎热和潮湿的季节(六月至九月),而不是凉爽和干燥的季节(十二月至三月)。在炎热和潮湿季节,最低的潮汐(所谓的大潮)通常在下午出现,而在凉爽和干燥季节则在清晨。因此,如果你想探索海岸环境,那么在炎热、潮湿季节的满月和新月期间的低潮时段便是最佳的游览时间(有关潮汐预报,请浏览 香港天文台网站 )。


栖息地多样性

吐露港地区有五种主要海岸生境。每个生境都有不同的非生物和生物特征,例如基质类型、海浪冲击程度以及物种组成。

物种图库

在这部份你可以找到在吐露港区域发现的相对地常见的物种图片。

吐露港探索指南

如果你要参观吐露港地区的景点,请遵循以下指引,以确保你已作好充分准备,并能有一个安全和有益的参观。


你发现了什么?

你可以按照说明使用这个简单的物种识别卡片来识别你在岸上可能观察到和遇到的常见生物。


海洋生物多样性地图

这张地图包含了在吐露港地区进行的不同生态调查的物种记录。请使用筛选功能将物种记录缩小到您感兴趣的范围。通过点击这些物种记录,你可以看到常见物种的照片识别指南,识别你观察到的生物。

(请点击 此处 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地图使用指南)

*请参考常见问答中标有星号的释义

海洋生物多样性地图 - 进阶版

这个地图包含更多的功能,以说明用户提取物种记录根据不同的查询例如生境和地点。这些查询结果还可以重叠,使用对吐露港物种分布模式有兴趣的使用者例如研究员及科学家能够更加灵活地利用这些生物多样性数据。

(请点击 此处 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地图 - 进阶版使用指南)

*请参考常见问答中标有星号的释义


常见问答

常见问答


影片教学

这里,我们将展示此网站和移动应用版本中提供的各种功能演示。

  1. 考察前准备篇:预览吐露港宝藏。
  2. 考察前准备篇:出发寻宝!
  3. 考察前准备篇:海宝在这边。
  4. 物种识别篇:它它它是谁?
  5. 上载物种纪录篇:分享你的有趣观察吧!

考察前准备篇:预览吐露港宝藏

考察前准备篇:出发寻宝!

考察前准备篇:海宝在这边

物种识别篇:它它它是谁?

上载物种纪录篇:分享你的有趣观察吧!


相关网站


鸣谢

特别感谢以下各位与我们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并为这个网上教育工具提供数据:

  • 香港大学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同事;
  • 所有来自由环境与自然保育基金资助的 汀角+项目 的团队成员:
  • 香港大学(HKU),
  • 香港城市大学(CityU),
  • 香港浸会大学(HKBU),
  • 香港科技大学(HKUST),
  • 香港中文大学(CUHK)和
  • 香港教育大学 (EdUHK);
  • 香港大学太古海洋研究所的韦念时教授及其TIDE Group团队成员;
  • 提供同样由环境与自然保育基金资助的吐露港红树林系统信息的香港大学太古海洋研究所的简斯诺博士和其iMEco lab团队;
  • 地政总署

本教育工具有以下团队设计参与设计及开发:

WILLIAMS, G.A. (HKU), CANNICCI, S. (HKU), QIU, J.W. (HKBU), CHENG, M.C.F. (HKU) and GU, V.Y.F. (HKU) 


关于我们

本网站综合了过去三年来在吐露地区进行的生态调查以及最近几十年在其他生态研究中的物种记录,以展示吐露地区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本网站将海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形象化,并提供了一些常见物种的物种识别指南,以便公众可使用本网站进行实地考察时可以更加了解关于吐露港一带的物种。


重要告示

无障碍网页守则声明

本网站采用无障碍网页设计,并符合万维网联盟《无障碍网页内容指引》2.1 AA级别标准。如对本网站在使用上有任何查询或意见,请发送电邮与我们联络。

版权告示

本网站内的资讯,可供发布或复制作非商业用途,但必须注明有关资讯是由渔农自然护理署(下文简称「本署」)提供的。

除非事先得到本署的书面授权,否则严禁复制、改编、分发、发布或提供本网站内的资讯作商业用途。

本署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于因本网站的资讯,或因复制或发布本网站的资讯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或损毁,一概不负任何责任。

免责条款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简称"政府")在本网址所提供的资料(简称"政府资料")只供参考之用。虽然政府已尽力确保这个网址上的政府资料准确无误,但政府并不对该等政府资料的准确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隐含的保证。

本网址亦载有由其他各方输入的资料,使用者亦可透过将本网址连接到其他网址而取得由其他各方所提供的资料(统称"其他资料")。政府明确声明并没有批准或认可本网址所载的其他资料或与本网址有关连的其他资料。其他资料链结只为方便用户,唯所提供的信息有关责任仍属于该资料来源。

对于与本网址有关连的任何因由所引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政府概不负责。政府有绝对酌情权随时删除、暂时停载或编辑本网址上的各项资料而无须给予任何理由。使用者须负责自行评估本网址所载的各项资料或与本网址有关连的各项资料,并应在根据该等资料行事前,藉参照原本发布的文本以核实该等资料,以及征询独立意见。


私隐政策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下称“政府” ) 会确保所有透过www.afcd.gov.hk 递交的个人资料, 均按照《 个人资料(私隐)条例》 (  https://www.elegislation.gov.hk/hk/cap486!sc?INDEX_CS=N  ) 的有关条文处理。

政府可能会于不同期间及为个别原因, 邀请你自愿提供个人资料。 此等资料可能包括姓名、 电话号码、 邮寄地址或电邮地址。

政府邀请你提供资料时, 会列明收集资料的目的和用途, 并会告知你如何要求查阅或改正所提供的个人资料。

除非法律许可或有所规定, 政府不会在未得到你的同意下透露你的个人资料予第三者。

此中文私隐政策为英文版本译本, 如中、 英文两个版本有任何抵触或不相符之处, 应以英文版本为准。


联络我们

海洋护理(生物多样性)

渔农自然护理署

新界荃湾青山公路388号中染大厦22楼2201室

电邮: mar_con_biodiv@afcd.gov.hk

办公室电话: 3468 5394

传真: 3468 3014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