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湖:記憶所繫之處(上)
作者/連思瑜

萬事萬物都致力於書寫自身的歷史。
鮮明的湖

成功湖是鮮明的。當我自北側步道開始向東步行,便可以看到植物工整的排序:包覆在整個湖體最外層是高聳、纖細的溼地松林,接著是枝條垂順的木麻黃,隨著腳步前進,最內側的喬木則由芒果樹、榔榆、印度橡膠樹、樟樹遞進。高樹之下,是由中層的灌木組成,修剪齊整的杜鵑、鵝掌藤,引導著步道前進,再向低處,則是覆沒地面的冷水麻以及腎蕨。這些景觀植物層次錯落,有序引導著觀者的視線。

如果步行到西側,就彷彿走進了一個明晰的四季:當我走過夏季,是阿勃勒陽光一樣鮮豔的明黃,與鳳凰樹燃燒般的鮮紅,當我走入冬季,便走進了烏桕紅黃交疊的葉色。這裡更為開闊,擺放了多組桌椅,許多人便會在此停駐於樹影交疊的午後。那麼,如果繼續走下去,便走進了東側新開放的水生植物步道,初春,沉寂了整年的德國鳶尾綻出了鮮麗的紫花。
成功湖是鮮明的。就像是翻閱歷史年表,就會發現它始終肩負著明確的任務。從二戰時期燃料廠的消防湖,到成為清大校地中心,校友們記憶所繫之處。就像是翻開地圖,那形狀也總是明晰地鑲嵌於此:自1921年的日治五萬分之一地形圖、1945年與1976年的新竹市舊航照,附近的荒地與墓地逐漸更動、建設,成為供應戰爭所需的燃料工廠、學生上課的館舍與操場,唯有成功湖的湖面,似乎成為周遭相對恆久地定位,原來早於戰間做為消防湖使用前,它便是常民所利用的埤塘。
如果僅是觀看,那樣航照圖般俯望的角度、地圖測繪般精準的形狀、校園規劃者對植栽的精細安排,眼光似乎易於穿透,也就容易認為成功湖就是如此;但若循著他人的生活與回憶,場景倏而變換,就像是走入另一個模糊難辨的湖域。它並不像歷史書寫一樣連貫,而是嘗試重建回憶時一樣破碎,而敘述者回望你,用一種信誓旦旦的眼神。
歷史地圖中的成功湖。 1921年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左);1945年新竹市舊航照圖(右)
掩映的地景
請讓我再帶你走一次湖畔。原本日本海軍平日在此訓練的湖空無一人,而島嶼也暫時不再響起空襲警報的驚懼。孩童們牽著水牛來到湖畔,他們會說,沒有魚吃,就過來這裡釣苦甘仔,一端是線,另一端綁上蚯蚓。他們會說,這湖的北面深,南面淺,種著木麻黃的地方就是北面,水深很可能會把人淹死。他們會說,吳郭魚會躲在水草裡度冬,等到冬天再冷一些,魚就可能凍死。不過幾年,他們便會在放牛時遇上訓練的國軍。你知道政權流轉,1945、1949年過了。
砲聲與金鼓轟然鳴響,十二艘遊艇在好手操縱下離岸駛向柳蔭,「克恭橋」的布幕拉開,原本據說是日軍建來訓練用的湖中孤島首度有橋連結至岸。記載這件事的是清華雙週刊,創刊號的頭條新聞大大寫下「水木清華 壽與國同 慶祝五十五年校慶 本校舉行盛大慶典」,此刻,是1966年4月30日,發刊辭寫著「際此復校十周年之日,我們由衷地感到有一份流通校園內刊物的需要。」
第二版洋洋灑灑寫了「成功湖畔談釣魚」,開頭寫著「你有沒有過當夕陽西下,紅霞滿天的時候,手持一根釣竿在成功湖畔,一邊欣賞湖光山色,一邊享受垂釣之樂的經驗?優哉游哉地好像拂過你身旁的清風,靈性的感受實在是非常美的。」這篇文章記載著湖內以往有鰱魚、草魚、鯽魚和鯉魚四種魚,魚也可大至二三尺,也有蝦,但新放水後魚不大,只有一種鯽魚。文章另外介紹了釣魚時間、用具和釣魚店,「祝各位能有機會一嘗釣魚之樂」。
自校方美化成功湖後,它成為校園記憶纏綿的中心,此時的館舍、福利社、活動中心等圍繞著湖而建。情侶依偎讀書、社團活動聚會、聯誼划船遊湖、讀書後的漫步散心都圍繞著湖畔。隨著時代變遷,學生也從八十餘人,漸漸成長為數百人、數千人,館舍與校地也以驚人規模擴張。但無論校景變遷,成功湖在學生心中始終維持不墜的地位:能夠坐擁一座湖,那是清華人的記憶、象徵,以及驕傲。
一群初入學的大一新生,從早晨便鼓動著當日的壽星丟湖,終於結束一整天的必修後,一群人便簇擁到黑暗的橋上,喧鬧將壽星擡起丟進湖裡,在熱烈的氣氛下,四、五個人也相繼跳入湖中「成為清大人」。湖中的學生們攀附在克恭橋邊,嬉鬧的合照在底片上顯影,笑容飛揚,這是2001年,一個世紀就此劃過。
湖面上翻起魚屍,周遭瀰漫著惡臭,水面滿覆綠色藻類。學生們拍照記錄著每日的水色、魚屍、學校工作人員的處置,以及訪問總務處、參加學生會主辦校是論壇的校方回應,張貼在十多位幹部們所成立的「拯救清大成功湖」臉書社團,這場集結來得迅猛,短短一天最高便有十一則貼文,這是2012年5月8日。
而在總務處網站公告〈100學年度第一次總務會議報告資料〉中,也同樣對這一場優養化的紀錄歷歷「101年5月5日氣溫偏高,使得成功湖優養化急遽惡化,於5月7日一早即雇用抽水車,吸除水面藻類,連續5天共清除273噸的含藻汙水,目前成效不錯。」飽含著藍綠汙泥的汙水清除了,學生們仍然不時在臉書社團內上傳照片回報,版面直到6月16日才暫時歇止。我翻閱著發文的數量變化,像是親歷了這數十日水質的劇烈變動。
而現在,我們將要走進嶄新的湖域,如同我們眼前所見。當年在湖畔漫步、談戀愛、上課、社團活動的學生們已成為四散各地的校友,2019年,成功湖清淤與水質改善的經費需求再一次呼喚著記憶與情感,那些過往記憶從散逸的口傳牽繫,織起一個綿密的網,並被明朗地提出。
2022年7月,學生離開校園的暑假,工程終於順利動工了,首先是移除超過一公噸的魚類,排開池水,才能開始清淤。隨著水的排出,鏽蝕的腳踏車、手機、玩具、底片相機、酒瓶、沈船,甚至是當年通往北面工廠的管路一一浮現。這項整治工程除了有24小時對準成功湖的監視器可以觀看直播外,也登上國立清華大學的臉書粉絲專頁,小編幽默地與大家分享著湖中撈起的魚種與物件。
當我們終於在湖畔停下腳步,我想讓你重臨那一場浚挖,Youtube影片上卻跳出「直播無法重新回放」的提示,無法回放的,也還有這八十年的變動。沉積多年歷史的湖底曝曬、整地歷經兩個月,就像是攪擾一個層層覆疊的盛大夢境。
參考資料:
林思民 1991 〈新竹清華園鳥類調查紀錄表〉
黃同弘 2018 《反轉戰爭之眼:從美軍就航照解讀台灣地景脈絡》,頁158-159。新北:暖暖書屋。
趙家麟 2021 《二戰工業遺址新竹六燃THEN&NOW》。台北:田園城市。
中央研究院 ?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hsinchu.aspx#
黃亭惇、吳晃昌、吳孟青 2010 〈口述歷史計畫-陳家進先生訪談稿〉。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https://nthu.primo.exlibrisgroup.com/discovery/delivery/886UST_NTHU:886UST_NTHU/12368018740006774 ,2010年9月27日上線。
陳華、倪瓊湘 2008 〈2008口述歷史計畫-朱樹恭教授訪談稿〉。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https://nthu.primo.exlibrisgroup.com/discovery/delivery/886UST_NTHU:886UST_NTHU/12367915840006774 ,2008年9月18日上線。
洪素萱、劉采靈、林上十 2021 〈光明里里長/前清華教官:趙強訪談稿〉。「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https://nthu.primo.exlibrisgroup.com/discovery/delivery/886UST_NTHU:886UST_NTHU/12410933100006774 ,2021年9月7日上線。
中 1966 〈成功湖畔談釣魚〉。清華雙週刊創刊號4月30日:第二版。
不著撰人 1966 〈成功湖遊艇下水 克恭橋行命名式〉。清華雙週刊4月30日:第一版。
不著撰人 1966 〈克恭橋命名典禮〉。清華雙週刊第二期:第四版。
不著撰人 1976 〈記問訪教授 張齡佳教授談清華草創 葉錫溶教授談出國觀感 楊銀圳教授訪美報導〉。清華雙週刊一四三期12月23日:第二版。
王淑惠 2011 〈100學年度第1次總務會議會議記錄〉。「國立清華大學總務處」, https://general.site.nthu.edu.tw/p/406-1004-80357,r4944.php?Lang=zh-tw ,上線年代不詳。
⬋⬋⬋閱讀更多文章,請進入⬋⬋⬋